安川驱动器的电压问题主要集中在输入电压异常、输出电压异常和内部电压检测故障三类,会直接导致驱动器报警、电机运行异常甚至硬件损坏,以下是具体问题表现、原因及处理注意事项:
一、输入电压异常(最常见,关联电源回路接线 / 供电)
1. 输入欠压(报警代码多为 “UV1/UV2”)
表现:驱动器上电后报警,无法启动;或运行中突然报警停机。
核心原因:
电网电压低于驱动器额定输入电压的 10%(如 380V 额定输入,实际电压低于 342V);
输入电源接线松动、端子氧化(三相输入缺相或接触不良);
输入电缆线径过细、距离过长,导致电压跌落(尤其带载时)。
处理注意:
用万用表测量输入端子(L1/L2/L3)的三相电压,确认是否平衡(偏差≤5%)、是否符合额定值;
检查输入接线端子是否紧固,电缆是否有破损、断线(重点排查接触器、空气开关后的接线);
若电网电压波动大,需加装稳压器或电抗器;电缆线径不足则更换更粗的线缆(参考安川驱动器手册的线径要求)。
2. 输入过压(报警代码多为 “OV1/OV2”)
表现:驱动器上电即报警,或减速、停机时触发报警。
核心原因:
电网电压过高(超过额定输入电压的 110%);
电机减速时再生能量无法有效释放(如未接制动电阻、制动电阻选型过小或损坏);
输入侧浪涌吸收器(TVS 管)损坏,无法抑制电网尖峰电压。
处理注意:
测量电网电压,确认是否因变压器输出异常或电网波动导致;
检查制动电阻是否连接良好、阻值是否符合手册要求(如安川 SGD7S 系列,制动电阻阻值需匹配驱动器功率);
若频繁减速过压,需延长减速时间或加装制动单元;禁止短接制动电阻(会导致驱动器内部功率元件烧毁)。
二、输出电压异常(关联电机接线 / 驱动器功率模块)
1. 输出电压不平衡
表现:电机运行抖动、异响、发热;驱动器无报警但电机转速不稳。
核心原因:
驱动器输出端子(U/V/W)与电机接线松动、氧化,或电缆破损(某一相接触不良);
驱动器内部 IGBT 模块单桥臂损坏(导致某一相无输出);
电机绕组匝间短路(间接导致驱动器输出电压失衡)。
处理注意:
断电后检查输出接线端子,重新紧固并清理氧化层;用万用表测量驱动器输出侧三相电阻,确认是否一致;
空载时用示波器测量输出三相电压波形,若某一相无波形或波形畸变,大概率是 IGBT 模块损坏(需专业人员检测更换,禁止自行拆解模块);
断开电机接线,单独测量电机绕组电阻(三相应平衡),排除电机本身故障。
2. 输出无电压(电机不转,驱动器无报警或报 “OC”)
表现:驱动器无报警但电机不启动,或启动即报 “OC(过流)”。
核心原因:
输出电缆短路(U/V/W 相间短路或对地短路);
IGBT 模块严重损坏(三相输出均无电压);
驱动器内部电压检测电路故障,误判输出状态。
处理注意:
用万用表测量输出端子相间电阻和对地电阻,确认无短路(正常应无导通);
若检测到短路,先排查电缆是否破损(修复或更换),再检查 IGBT 模块(避免更换模块后再次短路);
禁止在输出短路未排除的情况下反复上电,否则会扩大故障范围。
三、内部电压检测故障(驱动器自身硬件问题)
表现:输入 / 输出电压测量正常,但驱动器仍报 “UV/OV”;或上电后无任何电压输出,指示灯不亮。
核心原因:
驱动器内部电源板故障(如整流桥、滤波电容损坏,导致直流母线电压异常);
电压检测芯片(如运放、AD 转换器)损坏,误发报警信号;
控制板与功率模块之间的排线接触不良,导致电压信号传输异常。
处理注意:
断电后打开驱动器外壳(需放电 5-10 分钟,避免电容触电),观察电源板是否有鼓包电容、烧焦痕迹;
用万用表测量直流母线电压(正常应为输入电压的 1.35 倍左右,如 380V 输入,母线电压约 513V),若母线电压为 0 或异常,需检修电源板;
此类故障需专业维修人员处理,禁止非专业人员拆卸控制板或焊接芯片(易导致二次损坏)。
四、关键安全与维修注意事项
断电放电:处理任何电压问题前,必须断开驱动器输入电源,等待内部滤波电容完全放电(测量直流母线电压接近 0V),避免触电;
禁止盲目上电:若怀疑 IGBT 模块、电源板损坏,需先检测核心元件,确认无短路后再上电,否则会烧毁更多元件;
匹配参数:更换制动电阻、电缆等配件时,必须按安川驱动器手册的规格选型(如电阻阻值、功率,电缆线径、长度);
接地规范:驱动器接地端子(PE)必须可靠接地(接地电阻≤4Ω),否则会导致电压检测异常,同时存在安全风险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