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器人涂胶与视觉的配合是提升涂胶精度和柔性的关键。二者核心配合点集中在涂胶路径引导、涂胶质量检测、工件定位补偿三个维度,注意事项则需围绕硬件适配、程序协同和环境干扰展开。
视觉系统主要通过 “感知 - 反馈 - 修正” 的逻辑,帮助机器人解决涂胶中的定位偏差和质量把控问题,常见配合场景有三类:
工件定位补偿(最基础配合)
涂胶路径引导(复杂轨迹适配)
涂胶质量在线检测(闭环控制)
要确保视觉与机器人配合稳定,需从硬件、程序、环境、调试四个层面规避风险:
视觉相机安装位置需固定且无遮挡,避免机器人运动时碰撞相机,同时保证拍摄视野能完整覆盖涂胶区域和工件特征点(建议采用工业远心镜头,减少透视误差)。
确认视觉系统与机器人的通讯协议兼容(如 EtherNet/IP、Profinet),保证偏差数据、检测结果的传输延迟≤100ms(延迟过大会导致机器人修正不及时,影响精度)。
涂胶枪的安装姿态需与视觉标定一致,若后期调整涂胶枪角度,需重新进行视觉 - 机器人坐标标定(避免 “视觉看到的位置” 与 “机器人实际涂胶位置” 错位)。
视觉与机器人需设定统一的 “触发信号”,例如:机器人运动到涂胶工位后,发送 “请求视觉定位” 信号,视觉完成定位后回传 “定位完成 + 偏差数据”,机器人再启动涂胶(禁止二者无信号交互直接同步动作)。
为视觉检测设置 “容错机制”,若因工件反光、污渍导致视觉识别失败,需立即向机器人发送 “识别异常” 信号,机器人暂停涂胶并报警,避免盲目执行导致废件(不可让机器人在无视觉反馈时继续动作)。
机器人程序中需预留 “视觉偏差修正接口”,直接调用视觉传输的偏差数据(如 ΔX、ΔY、Δθ),不可手动编写固定补偿值(否则视觉补偿失去意义)。
避免强光、逆光直射涂胶区域,强光会导致工件反光,干扰视觉系统对涂胶轨迹或特征点的识别(可加装遮光罩或调整相机曝光参数)。
涂胶过程中产生的烟雾、飞沫需及时清理,避免附着在相机镜头或工件表面,导致视觉检测误差(建议搭配负压吸尘装置)。
若车间温度波动较大(如≥±5℃),需选择工业级宽温视觉相机(工作温度 - 10~60℃),同时定期重新标定视觉与机器人的坐标(温度变化可能导致机械结构轻微形变,影响定位精度)。
先单独调试视觉系统:用标准工件测试定位精度(偏差需≤±0.1mm,具体根据涂胶要求调整)、质量检测准确率(如断胶识别率需 100%),确保视觉自身无误差。
再进行 “视觉 - 机器人” 联动调试:先测试定位补偿功能(让工件故意偏移,观察机器人是否能修正到正确位置),再测试路径引导和质量检测(模拟断胶、溢胶场景,看是否能触发相应动作)。
最后进行连续稳定性测试:连续运行 50~100 个工件循环,记录视觉识别成功率、机器人涂胶精度合格率,若出现异常,优先排查通讯延迟或环境干扰(而非直接修改程序)。
为了帮你更高效地推进视觉与机器人涂胶的配合调试,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 **《机器人涂胶视觉配合调试流程表》** ?里面会拆解定位标定、信号交互、质量检测的具体步骤,还会标注每个环节的误差允许范围,方便你现场对照验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