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EPLAN中绘制安装板布局图,可按照以下步骤操作,即使没有元件型号也能通过合理设置完成布局设计:
一、绘制安装板布局图的核心步骤
创建安装板布局环境
新建页面:在项目中新建一个页,页类型选择“安装板布局(交互式)”,输入页名称(如“电气柜布局”),并设置比例(如1:10或1:5,便于标注与实物尺寸一致)。
插入安装板:通过菜单栏选择【插入】→【盒子/连接点/安装板】→【安装板】,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安装板的宽度和高度(如640X590),点击“确定”后放置到页面中。若安装板显示过小,可右击布局页,在属性对话框中调整比例(如改为1:5)。
绘制线槽与辅助结构
线槽布局:通过【插入】→【图形】→【长方形】绘制线槽,或直接使用工具栏中的长方形工具。在属性对话框中设置线槽尺寸(如宽度40mm),并根据设计需求排列线槽位置。
标注尺寸:使用标注工具为安装板和线槽添加尺寸标注,确保布局符合电气柜规范(如防护间隙、通风要求)。
放置元器件
打开【项目数据】→【设备/部件】,在2D安装板布局导航器中找到需放置的元器件(如断路器、端子等)。
将元器件从导航器拖拽至安装板对应位置,拖拽时若小购物车图标前显示“√”,则表示添加成功。
若元器件未显示在导航器中,需检查原理图设计阶段是否为电气符号添加了元器件部件(部件库需预定义尺寸、安装尺寸等属性)。
上层:放置PLC、开关电源、空气开关等需防尘、防潮、散热的元器件。
中层:放置中继、交流接触器等设备,空间不足时可调整至上下层。
底层:放置接线端子、连接器等,便于接线与维护。
元器件分类与位置规划:
拖拽放置元器件:
调整与优化布局
空间调整:若元器件位置不合适或需新增部件,可返回原理图调整设计,再重新拖拽元器件至安装板。
对称与美观:确保尺寸和结构相似的电器相邻放置,便于加工、安装和接线。
二、无元件型号时的设置方法
使用通用符号或占位符
若暂无具体元件型号,可在原理图中使用通用符号(如矩形表示未知设备),并在属性中添加描述性文本(如“待定模块”)。
在安装板布局中,将通用符号拖拽至对应位置,后续确定型号后再更新属性。
手动定义元器件属性
双击元器件:打开“属性(元件):常规设备”对话框,在“设备”标签中手动输入设备标识符、功能文本(如“控制电机运行”)等技术参数。
自定义显示属性:在“显示”标签中,勾选需显示的属性(如设备标识符、功能文本),并调整字体、颜色等样式,确保布局图信息完整。
利用部件库预定义占位部件
创建占位部件:在部件库中新建一个部件,设置通用尺寸(如长度100mm、宽度50mm)和安装尺寸,无需指定具体型号。
关联占位部件:在原理图中为通用符号关联该占位部件,确保在2D安装板导航器中显示,并可拖拽至安装板布局中。
三、生成配套文档
箱柜设备清单
通过菜单栏选择【工具】→【报表】→【生成】,新增报表页面,报表类型选择“箱柜设备清单”。
在生成的清单中,可手动填写或修改元器件信息(如型号、数量),并输出为Excel或PDF格式供采购使用。
钻孔表与线缆清单
使用EPLAN的自动生成功能,快速生成钻孔表(用于指导机柜打孔)和线缆清单(用于接线规划),提高设计效率。